第2話:「姓名學登場」
宜誠居士
第1話說明系列所源、命名規則,也簡單說明平臺的現況。這一篇則說明姓名學派的源流。
首先,這不是嚴謹的學術論文,也不是教科書或提出重大考據以證誤偽。所謂的源流,只是為了讓讀者朋友們有一個概略印象,大致明白過往發生什麼事,與姓名學那些牽扯,如此而已。可能取材過程不是這麼專業、嚴謹、精準,但求能博君一明。諸君不妨扮演《倚天屠龍記》的明教青翼蝠王,微微一笑,可也。
古人謂五術乃山、醫、命、相、卜,這與道家、陰陽家,實有莫大干係。經中華文化第一次大融合,陰陽家的學說被道家涵括,成為道家之一派。我道博大精深,是以萬流歸宗。
目前多數人接觸的術數,是命相卜三大領域。
命者,常聽到的有紫微斗數、子平推命、西洋星盤,需要的個資較多且隱秘,若要知道命主的出生年月日時等四細項資料。以臺灣地區為例,大概在民國六十年以前,差不多是西元1970年之前,有晚報出生戶口,或出生日、時不太準的情況。現年四十歲以下的讀者,若不是特殊情況,大約都是極為準確的。若常看宮廷劇的讀者,對於巫蠱、厭勝等術知之甚詳。若被告發使用此術,時任帝王必掀大獄。如漢武大帝之於孝武陳皇后、思后衛子夫。也因如此,有人對出生日時告知他人,頗為忌諱。更不要說個資存在某某電腦系統的資料庫內。若遇駭客,盜以據之,命理資訊外洩,確實令人膽顫心驚。
相者,常聽到的有面相、手相、骨相。骨相需要摸,故稱摸骨。而面相、手相更要反覆細看,手機或攝像機的精密度,能否以拍照或連線得以支撐,個人並不確定。在《史記‧仲尼弟子列傳》記載:「吾以言取人,失之宰之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」,連孔子都如此,相面、手、骨,看來也是親臨現場,與命理師來個面對面較好。
卜者,有卜與筮兩大類。但灼骨卜之,現在不易找這麼多牛骨、龜殼,生火以灼也很嗆。且要看懂那些裂紋,大概還需要穿越回商朝,學習了再穿越回來,因此得請客官等一等,先聽一下伍佰大哥的〈愛你一萬年〉,容小生穿越,待上下五千年後再相見。蓍草圓而神,備五十根隨身,引動大衍筮法,四營十八變而求之,對講究效率的現代人來講,時效上怕也是扛不住。還好鬼谷子先師,以三枚銅錢改之,拋擲六次即得卦。不過,有關卜卦的部份,理應到【閒說卜卦】時,再跟讀者們分享。這兒就不再佔用篇幅。
《淮南子‧本經訓》記載:「昔者蒼頡作書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」、《春秋元命苞》也稱倉頡造字,乃:「天為雨粟,鬼為夜哭,龍為潛藏」。這兒的蒼頡、倉頡,都是指黃帝史官,倉頡先師。我曾在西安碑林看到石碑所刻是【蒼頡】。民國六十八年,西元1979年使用於電腦的中文輸入法,則用【倉頡】。咱們不是中文系博士生,也不考證文字來源,並而存之,約定俗成即可。
就倉頡造字的傳說來看,文字帶來能量是極大的。據為人名,登載造册,錄入公文,認識的不認識的,皆呼而喚之,閱而默之,其靈動力汩汩向名主而來。這就是姓名學的立論基礎。姓名學,它是文字相,從文字取相、轉換,進而得到名主的性格、發展概況。面對面當然可以,但也可以不要面對面,就姓名解析,文字往返。
東漢管輅本是卜相名家,把姓名學算在他身上也無不可。有漢一代,名家輩出,如京房將十天干、十二地支、五行、八卦納為同一體系,這等於是二進位、五進位、八進位、十進位、十二進位,都設妥轉換機制,可以互換。東漢學者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,以部首、筆畫做為索引檢索,為後來學者引用改進。最後由明朝的《字彙》、清朝《康熙字典》集其大成。而今之姓名學的筆畫,則以《康熙字典》為標準。它是康熙年間,由當時的大學士擔任主編,下轄翰林院學士,參考前人成果,逾六年編纂而成,收字四萬七千餘字。今日的電腦中文內碼,即國際標準組織編定的ISO 10646,也是以《康熙字典》為標準。
近代姓名學則由日本人熊崎健翁發揚,日據時代傳至臺灣。熊崎氏依據南宋蔡九峰《皇極八十一名數圖》推演,經其嚴謹、有系統的驗證,得出八十一數吉凶。而其五格型式,也為今之電腦系統批名時所繼承並採用,廣為人知。
將漢字律定筆畫,是漢字數位化的第一次,遠早於倉頡中文輸入法。自此,漢字數位化之後,不再被其形音義拘束,自在地與不同數系轉換。有了筆畫,轉而成天干、地支、五行、陰陽,在不同數系有不同象徵,如斯爾!
因此,漢字有形、音、義,姓名學則有如下三大派:
1. 筆畫:字形依據《康熙字典》所載,筆畫也以《康熙字典》為準。
2. 讀音:納音。
3. 字義:字之原義。
上述讀音、字義,係本命理平臺之姓名學引擎尚未涉入,現僅以筆畫為準。因漢字一字多音,以何者為主,從而納之,暫無可採用之確切標準。字義派的規則不少,但就資訊化實作,有一定難度。故平臺之姓名學引擎,現收錄unicode內碼之漢字,達六萬五千字,收字也持續增加中。
但前述不是提到《康熙字典》收字四萬七千字?字數怎會有如此差異?與姓名學又有什麼關係?
敬請讀者諸君,化讚為賞、留言、訂閱、給星、轉發,我們下一話再嘮,謝謝。